勐稳文学

行走中的思绪_————仰光篇

发布日期:2016-05-27

636283142354509497.jpg记得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到仰光是十七岁,那个时候求知欲已经被缅文高考削弱得淋漓尽致,强烈渴望出走,满脑子想着无论是谁“带我走”。所以跟着三两好友以最狼狈的姿态跑到仰光,一直在缅北生活,因为是高原地区,所以季节较为寒冷,到了仰光,刚下车,无视胸口的闷热,无视车司机的争客。深深的呼吸了一口仰光的空气,现在想起来那是最脏的气息,那是掺杂着各种汗味,穆斯林的香水味,臭水沟的味道,然而都被我无视了。我就这样开始了第一次仰光的徒步、那时候我已经去过比仰光更加繁华的都市,我用过手机,用过电脑,用过宽带,接触过网络的便利,总想着到了仰光也许就能摆脱我在我们家乡那种无手机,无电脑,无网络的无聊生活,我错了。或许带着太多的期望,所以失望较大,那个时候我站在仰光的街头总在想,五年或者十年后的仰光是什么样子?

次日,去了仰光的19条唐人街,据说是华人的密集地,给我给的感觉像是在香港电影里1990年代的大排档。密集排列的各种小吃,叫卖的商店、烧烤摊,穿梭的食客、卖唱者,人们围坐在低矮小桌前,饮酒、交谈、吃着各种烤串。如今再次到唐人街,我找到一家餐厅坐下,环顾四周,变了,更热闹了,各国的游客,发达的通讯,飞快的网络,更加辉煌的灯光,当初不太敢用灯红酒绿这句词,现在敢用了,这种变化也在食客的脸上映射出一个重新开放的仰光的新面目。我的隔壁右桌是一对外国情侣,他们在一张餐巾纸上画出他们来自的那个小城的方位,据说美得令人窒息。他们刚刚去过蒲甘,被那些佛塔惊呆了。我的隔壁左桌则是一个日本家庭,一个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小女生,围着桌子,凳子跑来跑去,母亲的皮肤白质身材修长,父亲则梳了很帅的头发,典型的八零后家庭,和谐,温馨我曾知道,在20世纪,日本与缅甸是存在着一种微妙的亲密关系。年轻的昂山将军曾期待与日本人合作,驱赶走英国殖民者。在1990年代的局部开放中,日本资金与技术则是缅甸发展的重要力量。当华为、小米,oppo的品牌形象出现在路边的小店时,而市中心则依然矗立着37层的樱花大厦

之后,走进一家咖啡馆,咖啡馆老板,身着宽松的白色T恤,腿上是一条松垮垮的半截牛仔裤,我总担心它会随时掉下来,哈哈。据了解他是缅甸八零后,出生于1980年,经历过1988年起义,对于这块我不太了解,那个时候我还没出生,他说他曾亲眼目睹2007年的袈裟革命。我是缅甸第三代华人,九零后,在别的国家或许是和平安定中出生的孩子,在缅甸我们这一代的九零后,是经过、看过很多的政治起义以及经济改革的一群人,对我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的袈裟革命。那时候我14岁,那时候一心扑向缅甸高考,不关注时政,不懂政治,只看着新闻里,报纸上,一幕幕的杀戮,令人心惊胆战,不寒而栗。为什么我会再提起这件事,是因几天前看了“缅甸起义:看不到的真相”这部纪录片,该片曾在多个国家上映_——在百度里是这么介绍的“在缅甸,有这样一群记者,他们勇敢,无畏对自身生命的威胁,手持小型摄影机,记录并揭露了这个国家残暴的政权。2007年,经历了数个年代的沉默,向来温和的佛教僧侣发起了大规模对抗政府的起义,超过10万民众冲向街头,反抗已经掌控这个国家逾40年的暴力独裁,这成了当时全球的焦点。顿时,外国报道团队被禁止入境,网络也遭到封锁,缅甸成为了一个封闭的国家。”我透过一本杂志里介绍看了这部片子,花着流量看完了。我想无论是谁看了这部片子心情都难以平复。

我去很多地方都喜欢徒步,现在也会找一些时间漫步仰光街头,看着如今一片安详,和谐,很难想象仰光曾经经过了多少血的洗礼,见证了多少伟人的努力以及牺牲。街头越来越繁华,越来越发展,越来越接近日新月异。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进行。

 


发布部门: Administrator

移动端